| |

首页 | 时事点评

北大院士告弟子 学术界的新奇事儿

2009-05-07

继浙大博士后被检举剽窃并且牵涉到院士之后,北大近来也出了这么一桩事儿,不过这一次院士成了原告,院士的弟子成了被告,院士还召开新闻发布会,大有发武林帖,邀武林同道清理门户之势。这一次原被告双方都是手握实权,有影响的人物,院士自不必说,他所揭露的自己的弟子也已经是自立门户的所长,学术地位也很显赫,可以说这一场学术官司是棋逢对手了。

昨日,著名血液病专家陆道培院士和8名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指称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存在剽窃、造假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其申报的中华医学科技奖的材料中,有部分内容剽窃自陆道培。

用老师的成果报奖,这种事情在学术界不能说没有,甚至是数不胜数,因为培养一个接班人的原则就是“扶上驴,送一程”,青年学者,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光凭自己的本事很难,因此,大部分导师对自己器重的弟子都会慷慨帮忙的。可这一次,陆院士却反其道而行之,意欲何为?这可真是学术界的新奇事儿。

陆道培介绍,黄晓军的这个申报项目包括的31篇论文中,有14篇论文存在20处错误。更为关键的是,在推荐书中,黄晓军将自己说成了是GIAC技术体系的创建者。“这一体系的最初创建和命名者应该是我!”陆道培称,这项研究成果他此前已在国内和国际多个大会上发表演讲11次,还发表了多篇论文。

其实,凭黄的实力,实事求是地申报中华医学会的奖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他的申报材料有这么多硬伤,可以被人抓出这么多把柄,实在是因为目前的学术界“求是”的态度太差了,绝大部分的科研人员对于自己的文字缺乏责任意识,他们觉得胡写乱写也不需要负责,因此,也就东拼西凑,李代桃僵,移花接木,滥竽充数了。这一次,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有人要和你较真儿了,漏洞就总能找得到。

陆道培:获得中华医学会这个奖项后,他能以此申请国家级奖项,再申请院士,这些荣誉还能为他申请到很多科研经费。学术不端是因为只付出很小的代价,但能获得很大的利益,这也是学术界腐败屡禁不止的原因。教育部说要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我们认为还需要加强社会监督,在舆论氛围上对学术不端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我们不能随意猜测两人在学术利益上的冲突是否存在,这一件事情不能问动机,只能查事实,我认为应该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全程公布调查进度、详情和结果,若真有剽窃、抄袭、造假,决不姑息。只有这样,学术空气才能越来越好,中国的学术水平也才能越来越高。

学术界有时候像一个黑箱,老百姓其实不知道里面在搞什么,但事实上,很多学术界研究的问题简单得很,媒体有这样一个义务,就是把看起来复杂的学术纠纷用老百姓理解的语言讲出来,比如说这一次的GIAC技术,到底是什么?陆院士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他做了哪些工作?黄所长又做了哪些工作?黄所长为什么说这个技术是他的?申报材料里到底是怎么写的?把这些问题清楚地摆到公众面前,而不是几个专家躲进宾馆房间里研究,这样问题也就很快弄清楚了。

这篇文章大约2492个字,被访问了4406次,上次访问发生在5小时前。
字符数占总字符数的0.17%, 访问次数占总访问次数的0.11%。




上一篇:王老吉凉茶事件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希望和苦难


重点推荐
《马兰花》观后感4399
美剧4399
放假归来4399
考桩4399
金州古城4399


最新访问
《记忆碎片》观后感4404
回到过去4402
《山楂树之恋》读后感4406
季羡林去世——大师离去总令人遗憾4401
公务员4400

右边那一列数字是访问次数:-)

三百千V2.0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网络110 -
辽ICP备09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