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散文随笔

希望和苦难

2009-05-01

人生是一场希望的较量,不在乎你的现在如何,也不计较过去如何,只是为了争夺那一分希望。老年人和年轻人相比,相对较少的就是希望,而人的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死亡的临近,很多东西越来越多,希望却越来越少。在人生过半之前,我们的希望比获得多,所以我们积极,我们无所顾忌,我们可以勇往直前;到了三十二岁之后,我们的获得比希望多,所以我们消极,我们瞻前顾后,我们安于现状。这就是岁月留给我们的无奈。或许,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永远充满希望的生活,我们可以在每一次醒来的时候都信心满满,目标明确。如若这样,岁月或许不会给我们太多的伤害。现今,很多老年人仍在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生活,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希望,我们活着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积累财富,更在于不断创造新希望。恐怕每一个略微思考一下的人都曾经为人生的短暂而黯然神伤,但是只要我们心存希望,我们就能战胜那些苦难和悲伤,去发现生活中不多见的快乐。

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于人生和人世,我总是看到它不如意的一面,尽管阳光依然普照,但完美主义难以接受阳光下的阴影;尽管若没有了苦难,幸福也无从谈起,但浪漫主义仍然希冀天堂真的可以降临人间。人类为何自寻烦恼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答案,对于人类的苦难可以有一些现实的帮助思考才是更积极、更有意义的。

人的苦难有两种,物质的苦难和心灵的苦难。即便很多人物质富足,心灵的苦难有时候也是难以避免的,而心灵的苦难往往又是物质苦难的根源。有的宗教把这种心灵的苦难称之为原罪,即人类所有苦难的根源,既然是原罪,就无可挽回,我们只能救赎,宗教的根本就此产生。若我们要了解人类的心灵,从宗教入手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文艺复兴之后,神和人的交锋形式发生了逆转,人信任自我胜于信任神了;而十七世纪以来,工业化的发展慢慢将科学推上神坛,宗教的力量慢慢退去。如今,科学已经如当年的宗教一般牢牢占据了人们的心灵,这件事情有积极的一面,但是若发展到了另一个极端,有一些弊端就会显露出来。抛开具体事例不谈,只说说一个简单的整体认识——宗教关注的是人的心灵,而科学几乎对于人的心灵没有一丝安慰,可以想象当科学的发展到了极致之时,就是人类心灵苦难极致之时,而人类心灵的苦难有科学这把利器在手,破坏能力无比放大,这件事情想想就令人毛骨悚然。

若要对于人类的苦难有任何现实的帮助,就是不断提醒人类不要忘记对于心灵的关注,同时对科学的力量加以限制吧。

这篇文章大约1968个字,被访问了4262次,上次访问发生在5天前。
字符数占总字符数的0.14%, 访问次数占总访问次数的0.11%。




上一篇:北大院士告弟子 学术界的新奇事儿
下一篇:《南京!南京!》观后感


重点推荐
公务员应该有怎样的幸福观4241
浙大药学院学术造假风波的思考4241
[Martin Luther King, Jr.] - I Have a Dream 4242
早起4242
云朵4242


最新访问
新春随想4262
《大武生》观后感4249
退而求其次4264
恶俗的美国电影4249
书籍4253

右边那一列数字是访问次数:-)

三百千V2.0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网络110 -
辽ICP备09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