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散文随笔

文化

2005-07-29

《环球时报》的同一期上,在不同版面刊登了三个报道,让我感触颇多。这一则是讲法国大力推广法语;一则是讲日本以游戏、动漫、生鱼片为其国家文化,大力向外输出;第三则是讲中国当代年轻人汉语水平低下,甚至高学历者也不能熟练掌握本国语言,文学知识浅薄,错字连篇。

也许编辑并不是刻意把这三个报道安排在同一期报纸,但是这种巧合让我深深感觉,目前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不了解我们的文化,因此也充满了文化上的自卑情结,从而对本就不熟系的中华文化更是弃置若陋履,加深了对这文化的误解或错解,陷入恶性循环。

这可能与近二三百年来西方文化在人类文化中占据了上风有关系,但是这占据上风的本钱其实并不是西方文化本身,而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或者更具体言之,是现代化的科学和技术。这科学技术并不代表文化,起码并不代表全部的文化,文化的外延要比科技本身广泛得多,其内涵甚至可以说和科技大相径庭。

在这里笔者必须说明,做为理科博士,我无意否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人类与自然做斗争或者说是人类与自然合作的过程中,科技的地位是显而易见,有目共睹的,关键问题是,这些科学技术应该建立在怎样的文化基础上?它们应该服务于怎样的文化?掌握它们的人应该具有怎样的文化修养?

某种程度上,我是一个国际主义者,但我也深深明白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科技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但是从长远角度看来,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在于其国土疆界,不在于其人口财富,在且仅在于它的文化。君不见蒙古铁骑横扫欧亚最终只能牧马内陆,大英帝国殖民天下也只得安守海岛,可犹太人寸土皆无仍可以复国兴邦,我中华历经外辱仍然终归一统,所以者何?

怎样的文化孕育怎样的民族,承载怎样的国家。能够历千年而不衰的民族国家,所依靠的并不是一时的兵强马壮,而是传世的万卷诗书。故而,在当前我们的国家经济蒸蒸日上,国力显著增强的时候,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古老文明更应该成为当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环》报文章中日本和法国的两篇报道里,两国的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法国人更说明,英国美国靠的是军队在国际上展现自己,我们要靠文化来展现自己。

对于有着地缘局限的法、日两国来说,采用“软实力”展示自己无疑是更好的手段,中国本身即具有展示“硬实力”的潜质,但是如果忘记了同样是重要,并且已经十分强大的“软实力”,恐怕有抱着金碗讨饭吃的嫌疑了。

当我和身边的人谈起孔子,有人斥之为中华民族的罪人,认为他提倡的温良恭俭让使得中国国力衰败,我想为孔夫子申辩,但却无语。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讲到一个小故事:在台湾的一所高校,青年学生们搞所谓“中国文学的再革命”,南老先生去了说道:

“文学革命,我没有资格讲,你们也没有资格讲。为什么呢?如果古文、四六体、作诗、填词,都能露一手,然后发现这种文学有毛病,这才有资格谈革命。现在你们连‘命’都还没有,还‘革’个什么呢?你们还有文学革命的资格吗?”

对于中国文化,或者说对于人文文化有误解的人们,我多么希望他们先有了“命”,再将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啊。记得前一阵子,以杨树子院士为代表的老科学家们提倡在大学生中,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中进行人文教育,对此,我是很赞赏的,只恐“大道之不行也久矣”,中华文化之发扬光大,实为“任重而道远”啊!

这篇文章大约2684个字,被访问了4252次,上次访问发生在8小时前。
字符数占总字符数的0.19%, 访问次数占总访问次数的0.11%。




上一篇:秩序
下一篇:寝室里的小动物之稀有动物


重点推荐
公务员应该有怎样的幸福观4240
浙大药学院学术造假风波的思考4240
《寒战》观后感4241
云朵4241
三登大黑山4242


最新访问
4256
商业社会的丑剧4250
南方4251
无题4265
《传奇》越听越好听4259

右边那一列数字是访问次数:-)

三百千V2.0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网络110 -
辽ICP备09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