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电影评论

《1942》观后感

2012-12-05

因为看完都不鼓掌,大家都很沉重,就说这部片子好,那就太不靠谱了。

这部片子的选题确实很好,很前卫,很大胆,很有道德责任感。但是拍的实实在在是一般般,冯小刚似乎并不擅长驾驭这一类片子。拍贺岁片,喜剧片,对他来说可能更加合适。

这是一部本可以很有深度的电影,但被表面化、肤浅化了。我们的确感觉到了1942年那一场人类历史上不多见的悲剧的悲惨,但我们没有更深入的思考,也未见深挖的人性。

更不要说偏重血肉横飞的场面,本身就是一种恶俗的感官操控。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并没觉得,但是看到豆瓣中有篇叫做“请把镜头抬高一寸”的评论里面提到了尺度问题,我觉得言之有理:

“电影开始了,没用太长的时间,荧幕上就开始了杀戮。灾民抢粮,血浆漫红了院子。如果这个尚在可忍受范围内,在随之而来逃荒大迁徙中,日本炸弹下的血肉横飞;孩子尸体被拦腰撕裂,肠子拖了一地;野狗争抢尸体的内脏,而导演还安排了个洋人记者用相机不断的拉近、定格、摆拍;照片辗转到了蒋介石手中,镜头仍在不断的拉近、定格、摆拍;最后一场血顺着明晃晃的刀尖,从张默的后脑喷薄开来,终结在范伟的唇齿之间。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令父母们认定了这是一部可以带着家小阖家观赏的电影?是什么力量促使冯小刚把一部主流院线片拍成了Cult片?
  
  这个导演,在散乱的故事线里,他用张国立徐帆去咯吱老百姓的痛感神经;用陈道明李雪健去拨弄所谓高知分子的政治神经;刻意放大上帝与传教士的宗教意义,全不搭界的塞进两个好莱坞大牌演员,讨好所谓的国外电影节评委与片商。每个镜头、每秒剧情,充斥了算计与心机。
  
  他明明做着与民间马戏团班主如出一辙的把戏,用福尔马林浸泡着蛇、猫和畸形婴儿的尸体,走街串巷,招徕老百姓猎奇的目光,却偏偏还要摆出一副艺术家的姿态要世人膜拜。
  
  居然也还真的有人膜拜。”

是啊,居然真的有人膜拜,这样的主题被拍成这个德行,居然还有人膜拜。

这篇文章大约1564个字,被访问了4250次,上次访问发生在13小时前。
字符数占总字符数的0.11%, 访问次数占总访问次数的0.11%。




上一篇:《梁山伯和他的祝英台和她的马文才3》观后感
下一篇:最近下了几场雪


重点推荐
浙大药学院学术造假风波的思考4240
公务员应该有怎样的幸福观4240
《寒战》观后感4241
云朵4241
早起4242


最新访问
过午不食4258
冬天正式进驻4258
梦想4246
快乐很困难4256
两个好消息4252

右边那一列数字是访问次数:-)

三百千V2.0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网络110 -
辽ICP备09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