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白话论语

真心待此生

2014-07-25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说文解字说:“慎,谨也。”又说:“未有不诚而能谨者。”“慎”从心,真声。所以说“慎”就是真心、谨慎对待的意思,真心对待什么呢?真心对待的是生命的终结。这句话是曾子对于死亡的态度,也代表了儒学的宗教观点。我们知道,一个宗教,逃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死观,任何宗教都必须对生命的由来、去向做出回答。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安慰人的心灵。在其他宗教中,有的把死后的世界分为天堂地狱,有的讲究生生世世,六道轮回,有的宗教的重要教义就是给予信徒往生的幸福。而儒教对于死亡这一件事情的态度是:要真心的、谨慎对待。

前面已经说过,儒学是入世的,它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重视,但并不太在意那些形而上的东西,它只关注现实存在的,对于常识所不能及的领域,是回避的。但是死亡这件事情,和人与人的关系有着密切联系,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对于死亡的态度,也代表了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所以,不得不谈。

那什么样的态度才是儒学认为正确的生死观呢?儒学以仁为核心,具有朴素的人本思想,表现出对于生命的有差别的尊重,所以,对于死亡这件事情,儒学的态度是:要珍惜生命,同时对不可避免的生命终结,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谨慎的对待。谨慎对待,并不是贪生怕死。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谨慎对待生命,就是要让生命具有意义,让不可避免的死亡也充满意义。所以儒家还有一句话,叫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也是“慎终”的意思。

谨慎对待很容易吗?有人认为生命如此珍贵,怎么会有人不慎重对待呢?实际并非如此,其实在我们的周边,有很多对于生命非常不当回事的人,不仅是别人的,也包括自己己的。比如酒后驾车,比如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各种冲动犯罪,所以说,做到“慎终”其实并非易事,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无常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但是至少每个人,都应该对于生命有充分的尊重,这才是儒家的“仁”道。

经过道学修饰过的儒学则认为“慎终”是在说孝的问题,而非宗教性的观点。比较普遍的看法则认为“终”指的是丧事,“慎终”就是要真诚地对待父母的丧葬事宜,认为事死如同事生,而事生有时候还有利益牵扯,事死则是真诚的孝。没想到的是,到了现代,有些人走了另一个极端,在老人生前并不尽心侍奉,丧事却大操大办,孔子若是知道了,估计在地下也要气得翻过身来。

“追远”,是儒学宗教性的又一个特点。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多神论的,但实际上,中国人有一个几乎整个民族都信仰的神,那就是自己的祖宗。“追远”就是一种宗教仪式,让祖辈智慧、业绩和美德的光辉护佑现世的人们。《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虽然儒教教义中没有来世,但是,通过立言、立功、最重要的是立德,仍然可以达到不朽的境界,“追远”,追的就是这些前人的学说、功绩、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慎终”是对死亡的态度,“追远”是的祖先的信仰,这四个字基本可以概括儒教的教义。

“民德归厚”说明了宗教的道德作用,有人认为,中国没有强势的宗教力量,所以道德水平上不去,这是不对的。我们的儒教可以起到这个厚德的作用,对于死亡的谨慎让我们珍爱生命,充满人性关怀,对于祖先的崇拜让我们见贤思齐,充满使命感,这对于塑造崇高的道德作用不可小觑。两千多年来,儒教的基因渗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儒教所宣扬的道德思想起到了宗教般的作用,让每个中国人充满一种文化的认同感。

在《论语》中,还有很多涉及到生死的段落,大都是祭祀、居丧的行为规范,但都没有偏离曾子的“慎终追远”着四个字的总纲,态度要真心,追忆要绵长,面对唯有一次的生命,怎样度过才最有意义?儒家的先贤似乎这样告诉我们:仁德传千古,真心待此生。

这篇文章大约3024个字,被访问了4245次,上次访问发生在1天前。
字符数占总字符数的0.21%, 访问次数占总访问次数的0.11%。




上一篇:孔子喝多了
下一篇:怎样去获得


重点推荐
浙大药学院学术造假风波的思考4237
公务员应该有怎样的幸福观4237
云朵4239
《寒战》观后感4239
[Martin Luther King, Jr.] - I Have a Dream 4239


最新访问
房子这件事儿4243
新春随想4257
问路有感,你有被人指向歧途的时候吗?4260
幸福的驿站4255
雾霾的必然逻辑4259

右边那一列数字是访问次数:-)

三百千V2.0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网络110 -
辽ICP备09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