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白话论语

传承的意义

2014-08-16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儒家的文化讲究个传承二字,是保守的文化。保守就是认为过去的,比将来的要好;认为传承比创新更重要。因此,关于孝的第一个定义,就放在在传承上面。

在创新驱动的现代社会,保守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但是一个孩子能够传承父亲的道,这在教育并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子承父业”意味着技术的传承,而“忠孝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意味着文化和道德的传承,这些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都是善的,都是好的。什么是好的?有利于种群延续的就是好的,无论是忠还是孝,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延续,而传承正是延续过程中必须做的,所以,只有那些在先辈逝去之后多年,依然践行先辈理想的人,才是孝。

如果将孝推而广之,可以代表人类社会中一切前辈和后辈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企业,要选好接班人;作为一个王朝,要选好太子,所为都是为了传承上一代的“道”,因此,只要是等级社会,必然要用到儒家的学问,儒家的学问中有一些粘合剂,能够将先辈的理想和后人的行动紧紧地粘合在一起,为了一个不那么明确的目标而踯躅前行。罗素有一篇谈到死亡的文章中提到,他宁愿在工作中死去,看到他的事业有人接着干下去,他也就满足了。可见,当不可避免的死亡来临的时候,自己的事业或者理想能够得到传承,对于逝者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因此,“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正是孝的重要表现。这里插一句,如前面论述过的,“三”并非明确的数字,而是“多”的意思。

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及其门人对于“孝”的概念还有很多论述,但是似乎都没有则个概念基本,因为这个概念并不仅仅是孝的表现,也阐明了孝的目的。

所以说,孝并不仅仅是长辈生前的事情,更是如何继承父道的事情,历史长河漫漫,每个人的生命都很短暂,但是并非没有办法把自己的生命无限地延续下去,如果世世代代都传承了伟大的思想,多彩的文化,有用的技术,光辉的品格,那么这样的民族将是永生的。

相对于打倒一切旧事物的激进派来说,保守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南怀瑾老先生在《论语别裁》中曾经说过。“文学革命,我没有资格讲,你们也没有资格讲。为什么呢?如果古文、四六体、作诗、填词,都能露一手,然后发现这种文学有毛病,这才有资格谈革命。现在你们连“命”都还没有,还“革”个什么呢?你们还有文学革命的资格吗?”创新,必然是在旧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的,所以,第一重要的是传承,然后才能“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如果没有了传承,那不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吗?国家民族有文化,家庭族群也有文化,如果把一个文化的根本都抛弃了,对于一个家庭,那叫不孝,对于一个民族,那就是千古罪人了。

所以,孔子把最重要的孝这件事的根本设定为传承,而非供养,其实这是求本之道,如果一个人真的想传承父辈的思想、技术、文化、品质,那么,他是断断不会不好好赡养老人的,因为只有心到了,行动才能到,而如果只是用行动的规范去约束他,最后就变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那样的孝,是不真实的。

这篇文章大约2432个字,被访问了4249次,上次访问发生在5天前。
字符数占总字符数的0.17%, 访问次数占总访问次数的0.11%。




上一篇:怎样去获得
下一篇:体用的关系


重点推荐
公务员应该有怎样的幸福观4236
早起4237
浙大药学院学术造假风波的思考4237
[Martin Luther King, Jr.] - I Have a Dream 4238
《寒战》观后感4238


最新访问
春捂秋冻的道理4267
国庆论文化之三4246
摘樱桃4248
我看《世界是平的》4246
滨海路东段徒步4256

右边那一列数字是访问次数:-)

三百千V2.0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网络110 -
辽ICP备09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