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白话论语

学习的目的

2015-02-09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不知道哪本书上看到的一段话,大意是说哲学家并非只是创造了一种学说,而是真正按照这样一种方式去生活。很多事情说说很容易,说出来让别人去做也很容易,但是自己要身体力行就很难了。所以孔子提出好学的标准,并不是看这个人有多少知识,多么能说会道,而是要看他的生活态度,他如何处理事情,是不是走正道。只有做到了正确的生活,为人处事符合一定的准则,才能说这个人是好学的。

“食无求饱”,这件事看起来是关于吃饭,但是意义并非这么简单。吃饭除了是维持人体机能的必须之外,还代表着一种欲望。吃饭不要求吃饱这件事,在凡人看来,是奇怪的;在医生看来,是健康的;在佛教看来,是慈悲的;在道教看来,是得道的;在儒家看来,是有学问的表现。饕餮是一种罪过,甚至在西方也有这种观点,电影《七宗罪》中表现的第一宗罪就是贪吃之罪。

平常人认为,吃饭吃饱天经地义。主人招待客人,都要关切地问“吃饱没有?”吃饭做东,总是要点上超过被请的人饭量的大量美食,如果吃到最后盘子都被舔干净了,大概一定会腹诽请客的人小气。若是遇到了自己想吃的东西,必须得塞到嗓子眼才算完事,吃自助餐的目的不是为了吃好,一定要把付出的钱吃回来才算满意。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也正是因为此,正是因为吃饭如此重要,人们又往往愚蠢,所以各种宗教都关注这一现象。

医生告诉我们,吃饭要吃七八分饱,暴饮暴食对身体没有好处。消化食物,根据中医的观点,是要消耗阳气的。而根据西医的观点,大吃大喝大概会破坏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吧。我们身体上所有的器官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过度使用自然对健康不利。

佛教讲究过午不食,还有素食的规矩,《道德经》则说“为腹不为目”,中国传统文化对吃的看法都是人所摄取的食物只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千万不能恣口舌之欲。孔子认为“食无求饱”是有文化的一种表现,也代表了儒家对饮食问题的态度。

“居无求安”,这件事不是很容易被接受,因为人们大都追求一种稳定的生活,买房置地更是中国人的爱好。很多年轻人宁肯成了房奴,也要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而且振振有词地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但是在孔子看来,安稳并不是做学问的儒者应该追求的,这大概跟他漂泊的生活状态有关吧?估计是他在游历各国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因此,他反对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赞成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结合。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是少说多做。会夸夸其谈的,不见的是真有本事的人,而什么也不说的,起码是没有言过其实,如果再能利落地办好事情,那一定是有学问的了。当然,办事也要分办好事还是办坏事,所以后面还跟了一句“就有道而正焉”,意思就是不多说话,办好事还很利索,这才是真正的好学之人。

孔子的这一段话分为两部分,少吃,不求安逸,这是个人生活的方式,也就是如何为人;少说多做,走正道,这是与人交往中的准则,也就是如何处事。为人和处事都能做到少索取,多付出,少表达,多奉献,这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就是让这个社会多一些奉献的人,少一些索取的人,达到《大学》中所描述的“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的理想社会,唯有如此,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和谐发展。让学习的目的变得有利于社会,大概这也是儒家能够如此巨大地影响中国社会的原因之一吧。

这篇文章大约2662个字,被访问了4240次,上次访问发生在1天前。
字符数占总字符数的0.18%, 访问次数占总访问次数的0.11%。




上一篇:天津聚会
下一篇:怎么使用互联网


重点推荐
早起4228
[Martin Luther King, Jr.] - I Have a Dream 4229
《寒战》观后感4231
浙大药学院学术造假风波的思考4231
《我的美女老板》观后感4233


最新访问
类型片的无人区4236
腾讯珊瑚虫一案的思考4245
仁爱与兼爱4252
我们应该向FDA学习什么4250
笨松鼠4242

右边那一列数字是访问次数:-)

三百千V2.0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网络110 -
辽ICP备09002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