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白话中医

国庆论文化

2016-09-30

国庆节到了。首先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福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经过了六十七年的发展建设,咱们现在的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了,有钱了之后,最为迫在眉睫的就是要搞点儿文化,而中医就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从西洋医学十九世纪传入中国之后,对于中医的质疑声隔三差五就响一阵子。当然了,都是蚍蜉撼大树,不过这也说明了对于中医文化,有些人还是质疑的,借着祖国母亲的生日之际,我就来白活一下中医文化。

闻过则喜。

有人说你坏话并不是坏事。先别管是不是说的有道理,至少给了你一个不同的视角。

所以谈中医文化,咱们先看看反对者是怎么说的。

反中医的人,最有名的,据说是鲁迅先生。但我并不确定鲁迅先生对中医真正的态度是什么,他确实说过“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但以先生犀利的文笔,对中医他算不上下了狠手。似乎有一篇《父亲的病》最为有名,常用来当做中医可灭的例证,但这文鞭挞的更多是庸医,其中讽刺的原配蟋蟀做药引,病治不好就求助鬼神,现在的主流中医也早就摒弃了这些观念。鲁迅当时对中医的批判更多的是建立在唤醒民智,迎接新科学的基础上的,可以看做是善意的批评。善意的批评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中医批评家的努力,中医文化怎么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呢。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大部分对于中医了解不深的批评者诋毁中医只能通过个案,比如中医没有治好自己亲人的病,无论于情于理都应该指责一番,但若是西医没有治好,慑于科学的主角光环,也只能认命。其实个案不能说明问题,你找出中医妙手回春的一百个例子,我就能找出西医起死回生的一百个例子;你举出西医无德谋财的一百个例子,我也能举出中医无良害命的一百个例子。

个案不能说明问题,咱们判断一个东西好坏还得讲讲道理。

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个讲道理的人物,反对中医的人物里面我最佩服他。

余云岫,1897年生,学过中医,又在日本学了西医,曾任国民政府卫生部中央卫生委员会委员,内政部卫生专门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顾问,东南医学院校董会副主席,中国医药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师公会第一任会长,《中华医学杂志》主编等职。

一看这一串头衔,人家就是个科班出身,所以反对中医也是有理有据。1917年,这位二十岁的少年写了本两万五千字的书叫做《灵素商兑》,从理论层面驳斥中医,来势汹汹,年少轻狂。

我简单翻阅了一下《灵素商兑》,觉得这才是研究问题应有的态度。每到此时我就想起南怀瑾老先生那段话:

文学革命,我没有资格讲,你们也没有资格讲。为什么呢?如果古文、四六体、作诗、填词,都能露一手,然后发现这种文学有毛病,这才有资格谈革命。现在你们连“命”都还没有,还“革”个什么呢?你们还有文学革命的资格吗?

中医也是如此啊,如果你内经伤寒,望闻问切,处方用药,针灸按摩,都能露一手,然后发现这种医学有毛病,这才有资格谈反对中医,现在有些中医的反对者连中医都不了解,还反对什么呢?

余云岫就不这样,他这个《灵素商兑》中的“灵”指的是《灵枢》,“素”指的是《素问》,《灵枢》和《素问》加到一起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帝内经》。

他要批判的是中医理论的基础,《黄帝内经》!想想都好可怕的样子。从阴阳五行,到五脏六腑,从十二经络,到病因病机,他把中医的基础理论批判了个遍,言之凿凿,掷地有声。

不过想必批判没有成功,不然现在中医早就消失了。当然余云岫是传统文人的底子,所以题目很客气,叫做“商兑”,意思就是“来,咱们商量一下,看这个能不能换一下?”

结果广大人民群众响亮地回答:

“不换,叔叔我们不换!中医是国宝,给我们什么我们也!不!换!”

不换也不要紧嘛,度娘是这么说的:

“先生晚年,即自1933年以后,对中国原有医学又作另一方面的工作。即对中医病名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他以为这也是帮助中医走上科学途径的一条路。”

看看,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批评者,批评时有根有据,批评,并不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动力或是某种自身利益的驱使,纯粹是为了学问。批判之后还帮助中医成长,并不是一定要将其置于死地。所以说,余云岫先生是值得尊敬的批评者。

不过为啥《灵素商兑》中对中医的批判被人民群众拒绝了呢?因为他采用的是西方科学的讲述方式讲中医的故事。且不说当时能看懂他在说什么的不多,就算是现在,这也是个最基本的道理:中国事要用中国话来讲,中医必须用中国文化的语言讲。

现在很多中医现代化、尤其是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中医的本质,是西方科学从中医中药中汲取智慧,对于中医本身的发展并不能起到太多推动的作用。
余云岫批判中医基础理论的套路是,先说一下中医是怎么说的,然后把中医这个理论放到西方科学的语境里,说:这不对嘛,西方科学不是这么说的嘛。

这是偷换概念的一种批判方法。我跟你谈五行,你跟我扯元素;我跟你谈脏腑,你跟我扯解剖;我跟你谈经络,你跟我讲循环……俩人一直不在一个频道上聊天,当然是唠不到一起去。

中医,必须在中医的语境下说话。西方科学只能是辅助和参考,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

有个兄弟告诉我,中医写方子一定不能用钢笔,必须得用毛笔。

这话虽然有点儿激进,但是也不无道理。为啥中医就非得用西方科学解释通了?自成体系有何不可?中医,或者扩展到所有医学,都只能算是一种技术,用好了那叫艺术。科学这个概念和医学这个概念不能简单地画等号。

某种医学是科学的,某种医学是不科学的,这种表述方式本身就是不严谨的。

换成这种说法可能比较合适,某种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而另一种医学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

注意,不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事情,并不一定是谬误的。真,善,美,这些东西都没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难道能说它们是错误的么?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是建立在经验、情感、直觉甚至立场之上的,这种行为也许不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科学也许无法解释,但是并不能说它就是错误的。

医学和科学之间到底是咋回事儿,这说来就深了,咱们要不明儿再说?

这篇文章大约4762个字,被访问了4262次,上次访问发生在1天前。
字符数占总字符数的0.33%, 访问次数占总访问次数的0.11%。




上一篇:近期电影观后感
下一篇:国庆论文化之二


重点推荐
早起4228
[Martin Luther King, Jr.] - I Have a Dream 4229
浙大药学院学术造假风波的思考4231
《寒战》观后感4231
《我的美女老板》观后感4233


最新访问
无题4239
《太极2:英雄崛起》观后感4245
与蚊子的斗争4238
《精武风云》观后感4249
无聊的讨论4242

右边那一列数字是访问次数:-)

三百千V2.0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网络110 -
辽ICP备09002806号